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26日,山東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智械先鋒”社會實踐團隊赴臨沂市莒南縣嶺泉鎮馬棚官莊村,開展以“數智賦能紅色傳承”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通過實地參觀紅色場館、調研鄉村振興項目、訪談基層干部等形式,探索紅色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
探訪紅色地標,感悟革命精神
馬棚官莊村作為“齊魯紅都”莒南縣的紅色堡壘村,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團隊首先來到抗日烈士紀念塔前,這座由村民于1944年自發捐建的莒南縣首座抗日紀念塔,銘刻著83位烈士的英名。隊員們懷著崇敬之心瞻仰碑文,聆聽講解員講述抗戰時期村民“參軍參戰、踴躍支前”的英勇事跡,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鐵心向黨”的堅定信念。
隨后,團隊參觀了馬棚官莊村史館和劉知俠暨《鐵道游擊隊》創作地展館。村史館通過實物陳列與圖文史料,全景式展現了該村的抗戰史、教育史、文化史;在劉知俠展館,隊員們了解到作家劉知俠1943年在此駐扎期間,以鐵道游擊隊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經典小說的過程。館內珍藏的《山東文化》刊物、劉知俠手稿等文物,生動印證了馬棚官莊作為“山東抗日根據地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
調研鄉村振興,感受發展脈搏
在第一書記項目調研環節,團隊實地考察了馬棚官莊近年來推動的農文旅融合項目。據介紹,該村依托紅色資源優勢,打造了龍馬湖勞動實踐教育研學基地,開發農耕體驗、真人CS等特色課程,累計吸引1萬余名學生參與研學,為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隊員們走進草莓種植大棚和產業孵化園,詳細了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數字農業”的產業模式,見證了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對話基層干部,探討數智傳承
活動最后,團隊與臨沂市黨史史志館派駐馬棚官莊村第一書記劉軍進行了專題訪談。劉軍結合當地實踐指出,紅色文化傳播需“守正創新”: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改造提升展館體驗——如運用AR技術重現《鐵道游擊隊》戰斗場景、開發線上虛擬展館實現“云參觀”;另一方面,借力新媒體矩陣擴大傳播覆蓋面,例如通過短視頻平臺發布紅色故事、利用“燈塔-黨建在線”開展線上黨課。團隊成員也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為當地紅色文化的開發與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馬棚官莊村之行,讓“智械先鋒”社會實踐團隊深刻體會到紅色基因在鄉村沃土中的深厚根基與蓬勃活力。團隊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把在馬棚官莊村的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為專業探索的動力,進一步結合機械電子工程的技術優勢,為紅色文化的數字化傳播貢獻青年智慧。(通訊:王晨濤 趙樹龍 劉孟澤 攝影:劉孟澤 指導老師:李一杰)